营业执照出现异常的意思是
营业执照出现异常,指的是企业因未根据有关规定履行信息公示义务或其他法定需要,而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状况。
这一状况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对企业的名誉产生不利影响。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形包含但不限于:
1.企业未根据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
2.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状况、弄虚作假等。
这类行为都将致使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
2、营业执照异常有什么影响
找法网提醒,营业执照异常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黑名单:逾期未报送年报的市场主体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假如3年未报送年报,将直接进入紧急违法的市场主体“黑名单”。
这将致使企业在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与荣誉称号等方面遭到限制或禁入。
2.信用受损:被列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的企业将随着“终生”,其信用将遭到紧急质疑。在与别人合作或进行品牌建设时,这类企业总是处于劣势地位。
在认定著名商标时,也会遭到相应的妨碍。
3.负责人受限制:被列入紧急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个体户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高级管理职员的任职资格将遭到限制。
他们三年内不能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含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职员。
4.公众监督与举报: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现企业公示的信息不真实时,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将进行核查并处置,同时将处置状况书面告知举报人。
公众对公示的企业信息有疑问时,也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查看,并将在规定时间内得到书面回话。
营业执照异常怎么样处置和预防
针对营业执照异常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手段进行处置和预防:
1.准时履行公示义务:
企业应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准时、准确、全方位地公示有关信息。
尤其是年度报告、股东会决议、股权变更等要紧信息,需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公示。
2.加大内部管理:企业应打造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明确各部门和职位的职责和权限。尤其是与信息公示有关的部门和职位,应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准时性。
3.按期自查与整改:
企业应按期对公示的信息进行自查和整改。发现错误或遗漏的信息时,应准时更正并重新公示。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需要,应积极响应并按时完成。
4.打造预警机制:
企业可以打造预警机制,通过按期监测和数据剖析等方法,准时发现潜在的信息公示风险。
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手段进行整改和预防,防止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遭到其他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