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他们肇事逃逸怎么样起诉
交通事故他们肇事逃逸,受害人不可以直接起诉,而应先进行报案处置,在确定了肇事者的身份后,假如他们拒绝赔偿,受害人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起诉:
1.受害人需要筹备好民事诉讼状,这是提起诉讼的基础文件,其中应明确列出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重点内容。
2.受害人需前往具备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诉讼状及有关证据材料,这类证据材料应可以充分证明事故经过、损害后果与他们的逃逸行为等。
3.受害人需根据人民法院的公告按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包含庭审等重点环节。
4.若受害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在法按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
找法网提醒,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有着明确的处罚规定。
1.若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未构成犯罪,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其进行处罚,具体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这一处罚旨在警示和惩戒肇事者,促进其承担应有些法律责任。
2.若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构成犯罪,如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但未导致紧急后果的,将依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加重处罚,即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严厉的刑事处罚体现了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逃逸者是不是负全责
关于肇事逃逸者是不是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的问题,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
1.《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推行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他们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2.依据这一规定,逃逸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原则上应承担全部责任。然而,若受害人可以提供证据证明他们当事人也有过错的,那样逃逸者的责任可以相应减轻。
3.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紧急后果,即逃逸者将承担全部责任。这一规定能够帮助维护交通事故处置的公正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