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容易见到方法有什么?
整体改制方法
整体改制是较为简单的改制方法,是指原企业以整体资产进行重组,并对非经营性资产不予剥离或少量剥离而改制设立新的法人实体。
部分改制方法
部分改制是指将原企业以肯定比率的资产和业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原企业仍保留剩下部分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和业务。
一同改制方法
一同改制方法也称捆绑式改制方法,是指多个企业以其部分资产、业务、资金或债权,一同设立新的法人实体。
整体变更方法
即先采取整体改制、部分改制等方法对原企业进行改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待改制基本完成后,再依法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
企业改制后职员如何安置?
1、职工安置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1、职员身份置换
通俗点讲,所谓职员身份置换就是通过给予肯定的经济补偿,将“铁饭碗”变成劳动合同,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靠,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推行建议的公告》规定,国有企业改制要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推行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成本、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有关责任,并制定职工安置策略。职工安置策略需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推行改制。职工安置策略需要准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含:企业的职员情况及分流安置建议;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方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方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薪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置方法等。
达成企业职员身份置换,是企业市场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是达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首要条件,也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轻装进入市场的要紧条件。
2、买断工龄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买断工龄”成为海量企业安置富余职员的一种方法,即参照职员在企业的工作年限、薪资水平、工作职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质状况,经企业与职员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职员肯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职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把职员推向社会。到了现在,“买断工龄”根本违反劳动法,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供应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建议的公告》也强调:“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供应方应在申请供应前征求职工对供应策略和职工安置策略的建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能在企业供应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能借供应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因此,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需要严格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严禁推行或变相推行“买断工龄”。对企业富余职员要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法定标准给予经济补偿,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经济补偿的支付方法
实践中存在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方法主要有货币补偿、股权补偿和债券补偿等方法。现金支付方法是指在转换企业职员身份时一次性以货币形式补偿职员的支付方法;股权支付方法是指将企业应对给职员的补偿金转为职工对改制后企业所享有些股权;债权支付方法是指将企业应对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转化成职工对企业的债权,通过企业与职工签订合同进行偿还。不一样的支付方法有各自的利弊,选择不一样的支付方法决定了相应的利益调整方法,支付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职工意愿、企业的财务情况、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离别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职员的推行方法》第条“对分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职员,原主体企业要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个人所得经济补偿金,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转为改制企业的等价股权或债权。”
4、拖欠、欠交费用的支付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离别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职员的推行方法》第条规定“改制企业对所欠原主体企业的债务,要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期偿还;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置拖欠职工的筹资款、薪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行建议》第四条第款规定“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薪资、筹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与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
2、职工身份置换的具体状况
下面,凑合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一般会遇见的几种状况与处置的有关政策法律依据进行剖析:
与企业维持正常劳动合同关系的在岗职工:企业有权依据自己改制的实质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一般的做法及法律依据为:
1、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改制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公告劳动者本人:……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原劳动合同没办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可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共识的。《劳动部关于企业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公告》第2条:“2、在企业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过程中,与职工经协商确实不可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建议的,可以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项的规定办理。”
2、付清拖欠职工的薪资、筹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与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离别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职员的劳动关系处置方法的公告》第1条第5款:“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法》的规定。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法》的公告第八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原劳动合同没办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可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共识,由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改制企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等于一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第九十七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与企业维持劳动合同关系但外借到其它单位工作的职工,企业有权依据自己改制的实质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一般的做法及法律依据与在岗职工相同。
与企业维持劳动合同关系但已签订专项待岗协议的职工,企业有权依据自己改制的实质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一般的做法为:
1、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2、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待岗前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参照在岗职工的情形;待岗后每满一年根据企业所在地最低月薪资标准进行补偿。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实行〈中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建议》的公告第58项:“58、企业下岗待工职员,由企业依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支付其生活费,生活费可以低于最低薪资标准,下岗待工职员中重新就业的,企业应停发其生活费。女职工因生育、哺乳请长假而下岗的,在其享受法定产假期间,依法领取生育津贴;没参加生育险的企业,由企业照发原薪资。”
符合国家内部退岗条件的职工。这样的情况主如果指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退出工作职位休养。职工退出工作职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企业和退出工作职位休养的职工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出工作职位休养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根据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出工作职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其中月生活费高于企业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最高低于按所在省计算正常退休职员养老金的方法核定的数额。
改制企业依据所有实行内退职工所享受的内退待遇提取至退休年龄前的退岗生活费及应当由改制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成本,在改制企业的净资产中提留,专款专用。
法定企业改制后的债务由哪个承担?
正确确定债务的承担主体,是处置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承担问题的重点,依据法律、法规和目前企业产权规范改革的客现实质,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被改制企业改制前的债务原则上应由改制后同意被改制企业资产的企业法人承担。不论企业改制采取何种形式,从法律上看,无非是企业法人的终止、变更和重新设立,原企业的资产包含债权债务总有新的承继者。
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改制企业的债务,是具备法律或法理依据的。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和吸收股权式企业兼并事实上就是企业合并中的吸收合并,脱壳经营等形式的企业分立改制,符合企业分立的特点。企业法人的合并与分立是企业变更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司分立前的债务按所达成的协议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公司合并的,由存续公司或新设立公司承继原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使用增量吸股、存量转股、先转后还等吸股方法。
以上便是大律师网记者为你整理关于“企业改制容易见到方法有什么?企业改制后职员如何安置?”法律常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假如你有其他法律上的问题,欢迎致电咨询大律师网有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