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刑事辩护 >

刑辩律师成长系列之1、怎么样发问当事人

www.yomsj.com 2025-07-23 刑事辩护

刑辩律师成长系列之1、怎么样发问当事人

发问是法庭调查的要紧环节,律师通过发问,达到两大目的:其一,展示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如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主观表现和客观表现、被告人的法定从轻情节、被告人的酌定从轻情节。其二,将案件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法官,并使其产生确信。

发问分为主询问和交叉询问。主询问是辩护人庭审活动的“首秀”,目的是通过发问展示有益于被告人的事实,为后续质证辩论铺垫,引导法官看重辩护看法。假如辩护人不对被告人的辩解通过发问的形式来向法庭展示,那在质证和举证时提出的建议就会看上去突兀,庭审成效势必大优惠扣。虽然主询问相较于交叉询问而言对技术的需要不高,但要做到规范、详尽,仍然困难,值得大家年轻人刑辩律师研究。

总的来讲,主询问要贯彻有益于法官同意信息为原则,其核心需要是“细致”。“问全方位,问仔细,问遍实体和程序”。具体有以下六大“绝招”。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每一组问题都要让法官了解,辩护人问的的意思是,在提问前,可以提醒法官下面是要问那几个方面的问题。分组,就是将所有发问的问题根据肯定主题和逻辑设计为若干组。在每一组发问前可以“戴个帽子”,以“下面,我将问你一组关于某某方面的问题”为导语,然后围绕此方面问若干问题,最后视情形需要概况总结,以“审判长,通过这组发问可以证明……”扫尾。这样,辩护人问得了解,被告人答得明了,法官也听得了解,有益于辩方把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法官。

发问的分组依据具体案情,可以采取根据事情发生顺序的“过程法”、或者根据犯罪构成体系的“要件法”,亦或是根据辩护看法的“辩点法”等等不一而足。譬如大家要做无罪辩护,就能用事前、事中、事后如此的“过程法”来发问。万不可以把辩护看法的具体内容直接内含其中,不然会被控方以诱导式发问反对。

譬如,在一块强奸案中,辩护人想要通过发问展示被害人并未醉酒的事实,那样辩护人“戴帽子”时不可以以“关于被害人是不是醉酒状况,我问你几个问题”为“帽子”,如此诱导性太强了。相反,假如以“当晚在KTV里的状况,我问一下”“关于被告人喝酒的状况,我问你下”“出了KTV未来的状况,我问一下”为导语,则看上去客观中立。发问结论应该通过法庭调查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万不可在开头就“泄露天机”,叫人觉得结论是辩护人暗示得出的。

一案例

某辩护人向其当事人张三发问:“打劫银行的犯意不是你提起的是否?”被审判长制止后,又问:”你当时不想去打劫,是李四威逼你们去的,是否?”审判长第三制止,并警告辩护人注意发问方法,该辩护人顿了一顿,问:“哪个看门、哪个撬门、哪个砍人、哪个抢钱,不是你分工的,是否?”审判长勃然大怒,需要书记员不要将张三的回答记录在案。这个时候,辩护人继续发问:“正筹备抢时,你说要解手借机溜了,是否?”法庭上发出哄堂大笑。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程序上出现的问题,足以影响案件的定罪量刑的,譬如侦查职员具备指供诱供、记录不属实、不如实记录的,也应该进行发问。

02战术:仔细提问、步步为营

问题设计应当细致入微,围绕着发问想要得出的结论要设计三到五个客观小问题支撑,不要泛泛而谈,点到为止。比如为了得出“强奸案中的被害人尚无意识”,一定不适合单刀直入地问“被害人当时有没意识?”,而应该围绕当时被害人行为动作、说话语气、表情神态等客观状况进行细致发问。

再如,为了得出“打劫案中的被告人只在案发前,未在案发后帮情妇交养老保险,赃款去向不明”的结论,不可以仅仅简单地问“案发后你是不是助你情妇交养老保险”。而应该通过“你有没帮她交过养老保险?(答:有)”、“什么时间帮她交的?(答:2011年上半年)”“为何2011年上半年要帮她交(答:她和我一块做废纸买卖)?”“2011年下半年你是不是帮她交?(答:没)”“为何后来不帮她交了?(答:下半年她自己找其他工作,不和我做买卖了)”的一组细致的问答,既说明缴纳的时间点,又讲解了缘由,得出的结论更让人信服。

一案例

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问:“他们有几个人?”答:“五个人。”问:“手里有没拿东西?”答:“前面的那个人手里仿佛拿着木棍,后面的没看了解。”问:“后面的为何没看了解?”答:“我当时很害怕,吓懵了。”问:“害怕你为何不跑?”答:“我想跑回屋里,可是腿动不了。”问:“他们有没说话?”答:“我没听到,他们过来就将我踹倒了。”问:“你倒地上了吗?”答:“没,被墙挡住了,我就蹲在了墙根上。”问:“他们就踹了你一脚吗?”答:“不是,他们踹倒我后,就围住我乱打,我就抱住头蹲在那里。”问:“他们打你有多久?”答:“我感觉时间很长,我当时想我要被他们打去世了。”问:“你是说,当时你感觉你要被他们打去世了?”答:“是的。”问:“那样,他们为何停止打你了?”答:“我感觉快要被打去世了,正好手碰到了一个东西,我就拿起来乱舞,他们就都跑了。”问:“你拿的是什么东西?”答:“是我种花用的一个小铁锹。”通过如此层层发问,当事人防卫的情节就明确的展示出来,足以给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03操作:随时调整、防止重复

根据庭审步骤,第一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再由辩护人发问。这总是会出现事前筹备好的问题已经被公诉人先问了,或者针对公诉人的讯问辩护人临场想到新的问题,抑或被告人回答公诉人问题没讲了解。对此,辩护人应当随时调整发问提纲,作必要的“删”、“减”、“增”、“改”。辩护人发问应定位为“补充发问”,以便提升庭审效率,节省诉讼资源。

(一)对于公诉人已经发问过,且被告人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删除问题。

(二)对一组问题中公诉人已问过的部分,可以简略或者不问。

(三)对于公诉人没问到的问题,与依据庭审变化临场想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发问。

(四)对于公诉人已经发问了,但被告人没回答了解的问题,为了澄清误解,需要补充追问。对此,为了获得好的庭审成效,促进法官充分注意,把信息传达到位,在发问过程中可作些必要的铺垫。比如,在发问前可以加一句“关于……问题公诉人已经问过你了,大家就不重复发问了,大家就问一个重点性问题”,或者“刚刚你回答公诉说……,也就是说……,那样我就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了……”。

一案例

某辩护人:“这辆车是你的,没其他其他人用过你这辆车,你也没把车钥匙给其他人,你多次供述说,不了解三把刀是哪个放到后备箱里的,我再问你一次,后备箱里的三把刀到底是哪个放的,假如不是你放的,难道是刀自己跑上去的?”同案犯:“反正不是我放的。”辩护人:“难道三把刀都不是你放的?”审判长:“辩护人,这个问题公诉人已经问过了,请你不要重复发问,纠缠被告人了。”

俗话说,百密一疏。尽管做好了充分的筹备,法庭上总会意料之外的状况,当事人在同意讯问或发问时,作出的回答可能超出了辩护人的预料。这个时候辩护人要沉着冷静,既然已经出现不利的状况,可以继续围绕不利的回答继续发问,挽回颓势。即使被审判职员打断,也不需要紧张,被打断是常有些事,可以当即向法庭表示换个问法,围绕目的继续问。

一案例

某日,法院开庭审理一块挪用资金案。被告人辩称侦查职员有不当的侦查讯问方法。但因为被告人口拙,没办法叫人听了解侦查讯问到底怎么样不当。

公诉人有点急,问被告人:“我直接问你,侦查机关有没对你刑讯逼供?”

被告人说:“我感觉心里有点重压的。”

公诉人打断他:“你就直接回答,侦查职员在讯问你时有没对你刑讯逼供?”

被告人一愣,咕噜地说“那。。。那。。。倒没”。

公诉人即向法庭报告:“公诉人讯问完毕。”

辩护律师感觉事实上被告人是答非所问,这个问答,法庭记录在案,对被告人是不利的,于是申请法庭补充发问

辩护人问被告人:“你是不是了解什么叫‘刑讯逼供’?”

被告人回答:“我不了解呀!”

辩护人即向法庭提出发问完毕。

法庭就需要辩护人向被告人讲解一下什么是刑讯逼供。

辩护人说:“辩护人才疏学浅,而且刑讯逼供学说海量,法律规定又不太明确,没办法在法庭上讲解,以免误导。”

审判长于是需要公诉人讲解一下什么叫刑讯逼供。

公诉人讲解:“刑讯逼供,大致的意思就是:以暴力或威胁的方法进行审讯。”

被告人随即叫了起来:“报告审判长,侦查职员对我进行了威胁,他们威胁不让我睡觉,要把我同杀人犯关在一块。”

这个时候,法庭各适才听了解,原来被告人的真实意思是他是有被“刑讯逼供”的辩解的。

04态度:擅长反对,勇于接招

公诉人与辩护人在开庭时,对他们讯问或发言有异议,觉得要立刻制止的,其法律依据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三十八条,《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

但,是否提异议就要喊“反对”呢?“反对”一词源于《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是从西方英美法系国家对抗式庭审规范中引进的。这个提法是不是妥当,值得继续研究。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讲解》,没“反对”而有“提出异议”这一提法。本人觉得,用“提出异议”这一提法,更为稳妥。但用“反对”,在口语表达上,愈加便利。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均有运用反对的现象。

我认为,在庭审实战中,辩护律师要慎用“反对”,理由如下:

(一)“反对”会导致辩护人与公诉人的氛围紧张,不利于宽松、文明、讲理的法庭庭审环境的打造;

(二)国内庭审模式毕竟与英美法系对抗式庭审有所不同。除去当庭陈述的以外,原供笔录也是要紧的定案依据,并非以庭上所说的为准;

(三)他们以不适合的方法进行讯问、发问得到的答案,本方有异议的,可以在本方的发问中予以澄清,不只不会干扰案件的公正审理,而且还有益于引起合议庭对某些问题的看重。

但在某些状况下,律师应当提出反对:

(一)当公诉人以威逼、诱导方法进行讯问,使被告人没办法正常回答时;

(二)公诉人对辩护律师进行人身攻击时;

(三)其他假如不提出反对会干扰到案件公正审理的状况。

那样,辩护人怎么样应付法官打断、公诉人反对的状况?辩护人应沉着应付,不可以自乱阵脚。辩护人可以以“审判长,我感觉这个问题还是比较要紧的”等方法变换发问,抑或讲解该问题要具体证明那些问题的,如此还能同时提醒被告人,让其做好心理筹备,抑或直接提醒公诉人“要打造好的庭审环境”。

一案例

一块纳贿案,公诉人讯问被告人时,被告人提出起诉书指控事情不属实,当庭进行翻供。公诉人表情凶狠地训斥被告人:“被告人,你不要狡辩,狡辩只能加重对你的处罚。假如态度好,不仅能够认定为自首,而且可以从轻处罚。假如狡辩,你要遭到严惩!你说,到底原来笔录是否属实的?”被告人看到公诉人如此讯问,十分紧张,不知怎么样是好。

这个时候辩护人向法庭提出反对,“依据《中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讲解》的规定,不能用威逼方法进行讯问,公诉人的这种讯问方法不利于查明案情,恳请审判长予以指正”。法庭听了辩护人的建议,需要公诉人不能使用威逼、诱导式的方法来进行讯问,使庭审归入文明、讲理的轨道

5、庭前筹备

辩护人对问题的答案不可以模糊,更不可以“一时兴起”在法庭上向当事人求证。比如,某辩护人事先没辅导过当事人,在庭上就对我们的当事人发问:“案件发生时,你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发问。假如确实有必要发问,适合的问法是:“案件发生时你在不在犯罪现场?”对于如此的发问,被告人只能回答“在犯罪现场”或“不在犯罪现场”。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些封闭式问题,都是诱导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各有优劣,要灵活运用。

一案例

法庭调查中。辩护人:“被告人,你有没用拳头殴打被害人?”被告人:“绝对没!”审判长:“辩护人,注意你的发问方法!”公诉人:“被告人,你敢翻供?”被告人:“我是用脚踢的。”辩护人差点没晕过去。

对于公诉人没向当事人问,但对当事人绝对有利的事实,要充分发问,展开发问,这有益于将辩点展示给法庭。同时,律师在发问时,不只应防止问问过的问题,还应该防止问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要件行为、被告人的从重情节、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一案例

一 起一同打劫案,其中一名被告人的辩护人一直在发问中强化其当事人的组织、领导行为,结果被认定为主犯,当事人对辩护律师的表现非常不认可,从而向律师协会投诉。律师协会研究后觉得,客观上看,虽然辩护人在法庭上不强调被告人的组织、领导行为,法庭也会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认定其当事人是主犯,但从法庭成效来看,辩护人的职责是提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建议和材料,辩护人把被告人情节较重的方面展示给法庭,无论怎么样也不可以算是敬业的表现,因此,律师的执业行为确有不当。

在法庭发问时,也应该注意尽可能多使用方法言法语,降低个人的情绪,以免制造矛盾,引起对立。譬如在称谓上,不适合称呼当事人为“我的当事人”,宜称“被告人”或者直呼名字。又如要极力防止损害人格的发问。

比如在部分案件中,被告人的赔偿问题不合适在法庭上发问。

其一,对于受害方而言,赔偿数额是个人隐私,在公开审理的状况下,贸然提起,不利于其庭后处置家事;

其二,在法庭上提及赔偿数额,若赔得少,则感观不佳;赔得多,则容易让普通群众留下被告人“烧钱买刑”的印象;

其三,大多数时候,被告人不亲自参加赔偿案子,他也不了解具体状况;

其四,从法律上来讲,和解与不和解对量刑才有意义,赔钱多少没太大意义。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刑事诉讼法》

刑事辩护咨询
刑事辩护律师
热门城市
安徽律师 北京律师 北海律师 长春律师 长沙律师 成都律师 大连律师 东莞律师 大理律师 福建律师 福州律师 广东律师 广西律师 贵州律师 贵阳律师 广州律师 河北律师 河南律师 湖北律师 湖南律师 海南律师 合肥律师 杭州律师 吉林律师 江苏律师 江西律师 昆明律师 辽宁律师 兰州律师 宁夏律师 南京律师 南宁律师 青海律师 上海律师 山西律师 山东律师 四川律师 陕西律师 沈阳律师 苏州律师 深圳律师 天津律师 唐山律师 无锡律师 威海律师 武汉律师 厦门律师 西安律师 云南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