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劳动者觉得,有权利提起劳动仲裁的只能是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权利提起劳动仲裁。其实不然,用人单位也有权利提起劳动仲裁。因此,建议劳动者在辞职的时候应付此风险排查,防止因违法辞职陷入劳动争议。
1、用人单位有权提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离职、辞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与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该法条讲解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纠纷的,双方都可以就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起仲裁,无论是哪一方提起的仲裁,均在仲裁委的案件受理范围之内。
2、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仲裁的状况
1.劳动者未按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公告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公告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导致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成本,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根据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越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成本。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能超越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成本。
3.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竞业限制义务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守旧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常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情。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约,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根据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4.因劳动者故意或过失给用人单位导致重大损失的
虽然法条并未明确规定,但劳动者如果是作出了法条规定以外的给用人单位导致损失的事情,用人单位仍然可以就此事申请仲裁,如紧急的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等等。
上述状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倡导赔偿损失。因此,在用人单位没过错的状况下,劳动者想要从用人单位辞职,应该注意是不是存在上述状况,防止因辞职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纠纷。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劳动法